关于以剡溪江为轴带规划建设宁波旅游大走廊,推动旅游产业集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兰万福
市委十四届全会明确提出全力推动现代服务业跨越发展,加快服务业集聚发展。旅游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内容,集多种产业与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产业,对经济与社会发展有极大的推动作用。经过多年快速发展,我市旅游业取得了巨大成就,据统计部门数据显示,2019年全市旅游产业增加值达873.41亿元,占GDP比重为7.26%,旅游业已成为我市重要支柱产业。目前,全市旅游呈现百花齐放、多姿多彩的生动局面,各区(市县)均开发推出吸引强力、经济效益优的旅游产品,如奉化佛教五大名山、阳光海湾,杭州湾方特乐园,象山影视城,北仑梅山海滩等等,还有各地蓬勃兴起的民宿客栈、水上乐园、滑翔滑雪等业态更是旅游新风景。虽然两年多来因疫情影响,旅游人气不旺、数据低靡,但疫情过后必将迎来旅游发展高峰,旅游市场必将得到极大释放。面对即将到来的旅游新一轮发展窗口期,我市旅游产业应未雨绸缪积极谋划,主动适应旅游发展新特征,构建旅游发展新格局。经过前期调查和研究,建议以文化独特、景色优美的奉化剡溪江为轴带谋划打造宁波旅游大走廊,高标准、高起点统筹建设剡溪百里画廊休闲带,为宁波旅游高质量集聚发展、走向国内外创建新的平台。
一、建设宁波旅游大走廊的必要性
产业自身发展需要。 旅游消费行为具有集聚性、联动性特征,六要素中的"吃、住、行、娱、游、购"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客观上要求产业集聚。产业集中有利于最大限度激发游客的消费潜能,也有助于提高服务质量、优化消费环境,帮助企业降低成本和费用。随着产业结构的持续深化调整,旅游业作为三次产业的重要领域,越来越受社会资本的青睐,近年来大量资本不断涌入,极大推动了旅游产业的集聚发展,长隆乐园、龙之梦等均是社会资本的进入助推旅游集聚发展典型。总投资超251亿元的太湖龙之梦是刚刚兴起的旅游新秀,集中了数万间客房的星级酒店群、购物街区、动物世界、文化演艺、大型酒吧街、湿地公园、快乐农场等,一改过去单一发展模式,成为长三角新的重要旅游目的地,每年为湖州带来千万游客。
城市之间竞争需要。城市之间的竞争愈演愈烈,从抢投资、抢人才、抢工人等系列政策竞争,到城市影响力、美誉度、人居环境等全方位竞争。旅游是城市竞争的最有力武器,可以通过旅游宣传功能扩大城市影响,提高城市知名度;通过旅游环境的改变提升优化城市环境和人居环境,提高城市美誉度。竞争力强的城市都拥有家户喻晓的知名景点,如杭州有西湖、厦门有鼓浪屿、苏州有园林、武汉有黄鹤楼等,每年不仅吸引大量游客,带来大量消费,直接推动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同时旅游的扩散性效应还持续推动城市竞争力的整体提升,包括人口流入、资本布局等等。
改变我市现状需要。我市旅游发展尽管取得了巨大成就,但短板亦明显,全市旅游产品过于分散,点状特征突出,游客停留时间短,消费链不够长,整体产业的功能效应发挥不够强。我市重量级产品还不够"重",在国内还远未达人人皆知、人人向往,虽拥有弥勒文化、民国文化、藏书文化和阳明文化等国内顶级旅游资源,但转化为旅游产品其影响均有限。我市游客群基本以长三角为主,中远程和海外市场的比重非常低,这与作为副省级城市的地位不相符,也与我市当前的经济实力、产业发展现状不相符。上述短板客观上要求在顶级旅游资源基础上强化产品再打造,推出具有国内一流的世界级旅游产品,助推我市旅游再次腾飞。
二、剡溪百里画廊条件可行性
剡溪很早便有记载,《明史 地理志》:"奉化江,亦曰北渡江,又谓之剡溪",是浙东剡溪文化的重要一支。剡溪发源于奉化与余姚交界的秀尖山,源头至方桥三江口约60公里,水质清洌,风景秀美,文人墨客,寻幽探胜,自古便有"九曲剡溪"之称。
资源禀赋独特。剡溪风光怡人,河畅水清,岸绿景美,呈现一派美丽的生态画卷。几经历史变迁周边集聚了民国、弥勒、古村、山水各类特色高等级旅游资源,尤其是民国文化、弥勒文化更是世界级,具有独特性和垄断性,是宁波旅游辩识度最强、最亮的两张文化旅游金名片。沿溪从东往西有甬山景区、天湖景区、滕头景区、联步青云景区、林家桃园、新建梅园及蒋氏故居、应梦里、佛教五大名山等众多景点,狭长地带分布如此密集的景点,宁波其他地区绝无仅有,是我市打造旅游产业集聚的天然宝地。
区位交通优越。便捷的交通是打造旅游集聚地重要条件,游客要进得来,散得开,出得去。剡溪的终点--方桥三江口,位于奉化新城区与宁波老城区的中间,交通优势明显,离宁波高铁站、栎社机场均在15分钟车程左右,距天一广场、南部商务区等宁波重要商圈不超过20分钟车程。区内有高架、轻轨、省道及鄞城大道等城市主干道,整个区域可进入性非常好。随着我市城西交通枢纽动工建设,其区位优势更加凸显,近郊拥有如此完美的交通网络和资源条件实属难得。
现状基础良好。区域内拥有溪口为代表的一批知名景区,每年吸引近千万游客争先到访。尤其佛教五大名山、溪口蒋氏故居景区,在国内外享有较高的市场知名度,是宁波吸引国内远程游客和海外游客的主要依托物,也是宁波旅游走向国际的桥头堡。宁波旅游客观上唯有凭借这两张"王牌"才能真正走向海内外。另外,区域内旅游接待设施较为完善,旅游发展氛围浓厚,为旅游集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发展空间开阔。从未来发展空间来看,区域内地势开阔,低丘缓坡众多,沿线目前开发强度低,利于项目开发建设,尤其西侧一带绵延不绝的山谷,更是适宜打造系列休闲度假旅游产品,斑溪、泉溪等重要支流分布着大量的自然古村落,具有很高的旅游开发价值。
三、建议措施
思想转变,深刻认识旅游集聚发展新趋势。旅游的最初发展是以资源为导向,资源在哪里旅游开发便拓展到哪里,即使是政府主导的旅游开发也不例外,产品分布多呈点状,整个行业表现为"低、小、散"自由式发展状态。但最近几年随着我国产业结构深化调整,旅游发展方式明显发生了巨大变化,政府主导旅游开发的意志更加强大,发展旅游的意愿更加强烈,各地基本都成立了省、市、县(区市)三级国有旅游开发投资公司,统筹本区域旅游开发和运行,国有资本的进入客观上助推了旅游集聚发展。同时,随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不断向往,旅游需求必将得到进一步释放,吸引越来越多的民间资本进入旅游产业,旅游发展不再单纯依托资源,而是创新方式将旅游各个要素聚集,放大各要素功能获取最大价值。因此,要彻底转变发展观念,要勇于破除因循守旧的惯性思维,要积极主动认识当前旅游集聚发展的新趋势。
规划引领,科学做好区域内的谋篇布局。旅游区域开发能否成功规划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要围绕蒋氏文化、弥勒文化两大核心吸引物站在全省、全国甚至全球的纬度合理定位发展目标,依托自然资源、文化历史、市场特征、地貌空间、现状基础等高起点、高标准、大手笔做好"食、住、行、游、娱、购"等诸多要素的合理布局;兼顾近期与远期,以前瞻性眼光、国际化视野、全产业思维科学做好旅游项目规划,项目要始终坚持"人无我有"战略思维,围绕市场需求的发展趋势创新开发设计。要充分利用剡溪沿线众多低坡缓丘、清幽山谷的天然条件,科学规划系列高端度假、健康养生产品;要充分利用沿线的古村、古道、古民居开发系列怀古体验产品;要充分利用近郊的优势开发系列运动休闲娱乐性旅游产品等等。
演艺引爆,推动旅游大走廊落地开发建设。纵观我市旅游发展现状,产品种类繁多,特色鲜明,但唯独缺少大型旅游演艺产品。旅游发达的城市均有自身文化印记的旅游演艺,如西安的《长恨歌》《梦回大唐》、武夷山的《印象大红袍》、韶山的《中国出了个毛泽东》,省内杭州的《宋城千古情》《印象西湖》等等。各地大型旅游演艺之所以呈现长盛不衰和持久生命力,是其能满足异地游客追随演艺去探寻、感知当地的文化与历史,是深受游客欢迎的旅游产品。我市需要一台充满宁波文化历史韵味的大型户外旅游演艺,填补当下旅游发展热点的空白,这也是提高宁波软实力、扩大城市知名度的需要。建议在方桥区域打造宁波旅游演艺中心并以此引爆推动宁波旅游大走廊开发建设。之所以建议选择在奉化方桥,是出于考虑旅游演艺客源的需要,一台大型的旅游演艺需要足够客源支撑,否则难以为继。方桥是最理想的演艺区域,位于宁波老城区、奉化新城区、溪口景区三地交汇中心,交通均在15分钟车程,可有效吸引游客、商务客和本地市民。
市区联动 建立科学高效的开发体制机制。旅游大走廊建设牵涉面广、政策性强、资金需求量大,需要市、区二级联动,以市为主导的开发体制。可以成立由市领导挂帅,成员由发改、资规、农林、文旅、水利、环保、财政、金融等相关部门组成的开发领导小组,共同研究制定相关政策,为旅游大走廊开发保驾护航。具体建设可由市级文旅集团与区级文旅集团共同出资成立开发公司,承担区域内的项目开发和运营。当然区域内还涉及镇、村以及村民等许多具体问题,如何参与、如何共享都需要加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