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制造业青年企业家队伍培育的建议

领衔代表:马荧波

附议代表:

宁波是全国先进的制造业基地,有着扎实的产业基础。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宁波北仑大碶高端汽配模具园区时指出,民营企业、中小企业在我国发展特别是产业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我国中小企业有灵气、有活力,善于迎难而上、自强不息,在党和政府以及社会各方面支持下,一定能够渡过难关,迎来更好发展。在市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的推进"六大变革"、打造"六个之都"、加快建设现代化滨海大都市的目标中,第一项"打造全球智造创新之都"就明确指出,要实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全球领先""涌现出一批代表'中国制造'的领军企业、知名品牌"。

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青年企业家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青年企业家是宝贵的社会财富,在产业升级、疫情防控、共同富裕等一系列重大时代命题中,青年企业家贡献了智慧和力量,成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生力军。而加强制造业青年企业家队伍培育,不仅是贯彻落实总书记对宁波发展重要指示的根本要求,也是推动宁波加快建设现代化滨海大都市的有效助力。

一、现状与问题

经各区(县、市)团委对接工商联,经青联、青企协以及工商联、"创二代"协会等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市45周岁以下的青年企业家共有1811人,其中经营企业从事二产的有1046人,比例将近60%,从事的行业主要集中在机械装备、汽车零配件、小家电、纺织品制造等等。青年企业家群体中,男性1415人,女性396人,继承家族企业的630人,自主创业的1181人,经营规上企业722家,"白手起家"的比例达到了65.2%。从数据结果可以看到,自主创业、从事制造业的青年企业家群体在宁波占据了较高的比例,是值得关注和支持培育的重点。通过对慈溪、鄞州等地制造业青年企业家群体的专题调研,发现目前面临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青年企业家所在的企业高端技术型人才匮乏。随着智能制造、数字经济等快速发展,我市制造业正处于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时期,专业技术人才、项目管理以及高技能人才需求呈现出大幅度增长趋势。但宁波在引才留才方面不及北上广深杭等城市,中高端人才更愿意去一线城市发展,现有的宁波就业市场却很难为制造业企业提供符合要求的相关基础性研发人才和专业型技能人才。

(二)青年企业家所在的企业创新乏力。青年企业家所在的制造业企业中,小微企业比例较高,自主创新能力和效率有待提高。大量传统中小型制造业企业仍处于价值链中低端,特别是近几年劳动力成本急剧上升,资源要素向中小企业倾斜较少,土地供应趋紧成本上升,融资成本增大,资源节约成本、环境保护成本和生态建设成本不断上升,缺乏核心技术和市场竞争能力,缺乏研发的资金和人才支撑,很难有实力进行技术创新。企业大多立足于产品的跟踪和模仿,原生创新动力不足。核心关键和基础技术自我掌控率偏低,科技创新和转化能力还有待提升,关键核心技术亟待突破。

(三)青年企业家个人的成长往往遇到瓶颈。当下青年企业家的思想观念、经营理念与传统老一代企业家有较大差异,他们往往知识面广,思想活跃且更加开放,善于接受新鲜事物,更看重企业的自主创新和创业团队制度建设,积极实施品牌经营和资本运作,注重"走出去"和长远发展,乐意将新想法付诸实践,总体发展较好,潜力较大。但与老一代相比,缺乏成熟的为人处世,缺乏把握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的能力,缺乏艰苦奋斗、坚忍不拔的打拼精神,缺乏在激烈市场竞争中综合协调、运筹帷幄的实战经验。一些青年企业家对自身发展的目标、路径、努力方向往往比较迷茫。

二、对策建议

(一)进一步支持青年企业家创业创新。优化创业创新生态,营造良好营商环境。分层分类地开展青年企业家所在的企业精准扶持,针对"专、精、特、新"制造业企业,不断鼓励做大做强强,针对制造业小微企业,帮助引导用好用足产业政策,加强政策资金使用率。出台相关政策,对优秀青年企业家和优秀青年企业家所在的企业优秀人才在科技研发、安家落户、子女入学、医疗保障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

(二)加大对青年企业家的培育力度。打造适应全球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新时代青年企业家队伍。实施青年企业家素质提升工程,加大对青年企业家的引导培养力度,依托知名高校和培训机构,举办企业家研修班、培训班,着力提高企业家综合素质。同时实施青年企业家后备人才培养工程,进一步加强青年企业家后备人才队伍建设, 将"企业接班人、崭露头角的创业者、有发展潜力的企业高管"纳入后备人才库,组建由优秀企业家、相关部门负责人及金融、法律等专业人士参加的导师团,与新生代青年企业家结对,进行政策解读、企业管理、行业信息等全方位的指导,着力帮助新生代青年企业家理清思路、开阔视野,提升能力。并将优秀的青年企业家发展为共产党员,推荐为"两代表一委员"等。

(三)营造尊重青年企业家的氛围。开展一些荣誉表彰活动,在全社会营造尊重、关怀企业家的氛围。树立一批具有较强带动力、突出管理能力、较强创新能力的企业人才标杆。加强与各级宣传部门的沟通联系,挖掘优秀青年企业家创业、守业、壮业的生动案例,在各级媒体深入宣传优秀青年企业家的典型事迹和突出贡献。整合媒体资源,打造在全市经济生活中有重要影响、优秀青年企业家积极参与的系列品牌栏目、节目和活动,增强社会对青年企业家的认同感和企业家自身的光荣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