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多措并举发展"地摊经济"的建议
领衔代表:虞文进
奉化区是一个改革开放较早的城市,早在七八十年代,马路市场就相当繁荣,每当人们谈起惠政路、中山路夜市都津津乐道。"地摊经济"不仅鼓励了灵活就业,还繁荣了市场,带动了经济活力,在当时的城市化建设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随着城市管理的深化,城市规划中没有考虑相对的固定经营摊位。由于城市的环境卫生、交通管理的制约,马路市场、夜市逐渐被淘汰。使城市的发展和建设带来了遗憾和缺陷。2020年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记者会上,李克强总理对"地摊经济"给予了肯定。中央文明办主动适应常态化疫情防控形势,已将占道经营、马路市场、流动商贩不列入文明城市测评考核内容。现在是恢复"地摊经济"的时候了。为此特建议如下:
合理规划,城市管理由"治理型"向"服务型"管理理念转变,灵活区域经营范围。
开放地摊经营就要求相关管理部门开展"精细化"管理,以不影响交通秩序和人们的出行为基础,划分成绝对禁止,相对禁止和允许经营的区域。相对禁止区域可规定经营时段,根据实际情况适当放开区位管制。允许经营的区域可允许"地摊"自由经营,不必强调经营场所的固定。倡导城市管理人员由"治理型"向"服务型"的理念转变,彻实解决好占道经营与妨碍交通的问题。利用网络信息化手段进行精细的管理服务,使城市更加充满人情味。做到既有管理的约束,又有生活的温暖。
强化管理,制定"地摊经济"的准入标准,为"地摊经济"引领护航。
制定统一的"地摊经济"准入标准,从业资格条件和商品入市手续。采取颁发许可证、资格证等方式,给予"地摊经济"与从业者的合法地位。对加工食品经营的摊位,须具备食品流通许可证和从业人员健康证明。市场监管部门要建立定期抽查制度,定期抽查食品卫生,并在摆摊区域对抽查的结果进行公示,以确保食品的卫生安全。完善多部门联合开展随机抽样,随时抽样的监管机制,杜绝销售假冒伪劣产品。进一步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同时培育各类特色街市。扩大规模提高知名度,使"地摊经济"有序发展。
给予政策优惠,加大扶持力度,为"地摊经济"赋予能量。
在地摊摊位开放的同时,免除小商小贩的各种税费,在食品安全,防疫检测方面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在金融政策上予以精准支持。为小商小贩提供低息的启动资金,原辅料采购的小额贷款,对资信条件好的摊贩适量逐渐放大贷款规模。鼓励其从小商小贩到个体工商户,小企业的发展,以培育新的市场主体。
文明经营,提高市容环境卫生意识,实施摊主卫生责任制度。
一个市场的经营,首先离不开文明的创导。城市的文明离不开市民的参与。从卖家到买家都必须文明友善,地摊经营会带来许多卫生垃圾,实行摊主环境卫生责任制十分必要。要求摊主摊点摆放整齐,合理设置垃圾容器,不得乱排放污水,将地摊卫生按区域划分给经营者负责。各摊位摊主有互相监督职责。环卫部门定期进行考核。对卫生环境不达标的摊位予以停业整顿,不配合整顿或是屡次不改者取消摆摊资格。以确保"地摊经济"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