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政协十六届一次会议文件



关于建立全域国土空间综合整治体制机制

打造宁波样板的建议

(草 案)


全域国土空间综合整治是“六个之都”建设的牵引性工程,是国土空间规划实施的重要手段,是推进城乡共融功能布局变革的有力抓手。作为全国唯一一个获批在全市域范围、针对全资源要素开展综合整治的试点城市,对我市加快推进资源重组、功能重塑、空间重构、产业重整、环境重生,加快建设现代化滨海大都市、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先行市意义重大。

一、开展全域国土空间综合整治的重要意义

一是贯彻中央精神,践行新发展理念的政治担当。试点工作是践行新发展理念,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千村示范、万村整治”、耕地保护和保障粮食安全、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等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具体实践,也是新时代从外延扩张到内涵发展模式新路径的积极探索。宁波的试点实践将为全国全域国土空间综合整治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是坚持人民至上,实现共同富裕的内在要求。试点工作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目标充分挖掘和激活政策红利,通过综合整治,有利于加快城乡要素双向流动,推进城乡融合、区域统筹有利于统筹优化空间布局改善人居环境,有利于保障农民利益,推动乡村振兴发展,持续增强广大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打造共富共美新图景。

推进空间治理变革,建设滨海大都市的迫切需要。长期以来,受县域经济发展模式等因素影响,我市存在城市功能不够集聚、空间布局不够有序、资源利用不够高效、新增发展空间受限等问题,阻碍了宁波向现代化滨海大都市迈进的步伐。通过综合整治,加快推进空间大腾挪、片区大重构、环境大整治品质大提升,构建布局合理的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探索形成系统有效的城市空间治理路径,为现代化滨海大都市建设提供保障

二、建立健全全域国土空间综合整治体制机制的若干建议

全域国土空间综合整治是一项创新型工作,是一场经济发展模式、空间利用方式和社会治理手段的重大变革亟需建立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综合整治体制机制,破解试点中的难点堵点,加快形成宁波经验和宁波样板。

(一)加强全域统筹,构建协同推进的工作机制

一是建立统筹推进的组织架构。建议成立市全域国土空间综合整治领导小组和实体化运作机构建立工作协调机制和重大问题协商机制,统筹谋划、协调推进试点工作。相关部门要成立工作专班,创新工作方式,形成工作合力。区(县、市)要建立符合自身特点的工作架构,落实推进项目实施的主体责任。二是建立系统治理的工作框架。全域国土空间综合整治要坚持全市“一盘棋”,从完善现代化滨海大都市功能的角度出发,将空间治理与经济治理、社会治理相结合,系统推进农用地整治、村庄整治、生态保护修复、工业用地整治、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实现市域空间大腾挪、大整合、大重构,系统优化国土空间格局。三是建立统筹高效的要素流动机制。破除传统行政区划壁垒和要素流动障碍,通过基本农田调整、城乡建设用地指标跨区域流转等探索要素流动渠道,发挥好政府引领和市场主导作用,构建重点要素资源跨区域流动机制,推动相关要素向大都市重点区域、重点平台倾斜,实现资源要素在全市域合理流动、高效配置。

(二)强化系统谋划,构建前瞻科学的规划引领机制

一是强化规划统领。综合整治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充分发挥规划统筹和引领作用,以高水平规划推动高标准整治。要建立与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相适应的整治规划体系,以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为引领编制全市综合整治规划纲要,强化市级统筹;以五大整治领域为对象编制相对应的专项行动计划,明确条线整治目标;以区域特色为基础编制区县级综合整治规划和单元整治方案,有效落实市级规划意图。二是强化标准支撑。围绕方案编制、片区选取、整治绩效评估等问题,加快制定国土空间综合整治相关标准和指南,明确农田集中连片、工业用地改造、低效用地评价、建设用地复垦等一系列标准要求,出台指导整治项目实施的技术导则,形成上下贯通、衔接紧密的标准体系,为整治工作开展提供支撑。

(三)探索落地路径,构建务实高效的实施机制

一是探索多元化的治理模式。坚持系统治理与片区示范相结合,在系统推进五大领域整治基础上,各地要根据资源禀赋和区域发展特点,依托重大项目建设、功能平台开发、产业转型、乡村振兴等积极探索多元化的综合整治实施模式,突出片区整治特色,探索不同整治类型的实施落地路径,为全国提供可复制推广的试点经验。二是构建一体化的项目审批机制。由于全域国土空间综合整治项目涉及面广、类型复杂、主管部门多,要在规范项目管理的基础上,探索项目立项、审查、验收、评估、监管等一体化管理模式,精简审批环节,优化审批流程提高审批效率三是建立可操作的项目实施路径。要进一步厘清市、区县两级在整治工作中的职责,明确项目实施主体、运作机制、资金来源,建立项目落地保障机制。加大财政耕地保护、生态修复等公益性项目支持力度积极争取增设全域国土空间综合整治政府专项债券构建政府主导、市场参与的项目实施机制,探索建立“共治、共建、共享”整治模式引导社会资本参与综合整治四是打造全域全要素数字化管理平台。着眼全生命周期精细化管理,构建市、区县两级一体化综合整治一张图综合整治监管平台,推进资源共享、技术共享、成果共享根据“平台+应用”的思路,搭建全域国土空间综合整治应用场景。

(四)着力政策创新,构建精准有力的政策保障机制

一是打好政策组合拳。综合整治试点的全新性、系统性,决定了仅靠自然资源部给予的政策红利是不够的,各领域都要锚定改革瓶颈难题梳理政策突破清单,建立一套包含行政审批、规划建设、权属调整、生态补偿、资金支持等多领域、多层面的政策支撑体系。二是用好试点政策红利。自然资源部给予宁波的政策红利为综合整治试点工作开展奠定了基础,要充分利用跨行政区划片整治、城乡建设用地指标跨行政区流动、集体土地空间置换、基本农田优化调整等政策红利,细化制定相关试点政策落地细则,确保将政策红利转换为空间红利、发展红利三是补足相关政策短板。对标综合整治工作要求,我市仍有一些政策短板亟待补齐,比如对于跨行政区的整治项目,要探索建立跨区域、跨流域项目整治利益分配机制,实现区域间的优势互补。对于农用地和村庄整治,要健全土地流转和宅基地退出机制,积极探索土地权属调整。对于工业用地整治,要探索工业用地全生命周期管理,研究建立工业用地二级市场交易监管平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