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成立宝幢生命文化产业园区,加快规范殡葬领域服务工作的建议

领衔代表:徐玉萍

附议代表:

生老病死是人类的自然规律,殡葬服务是对死者遗体进行处理的文明形式,是城市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也是事关千家万户的民生实事。

自2018年7月以来,全国各地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殡葬专项整治风暴,宁波亦不例外。以国家物价总局为主的调查小组带着投诉信空降宁波,展开了广泛细致的调查取证,并发现了大量问题:经营性公墓数量众多,土地性质多属违法用地,占地面积超标的大墓比比皆是,服务费和修理费标准混乱,部分公益性公墓开展违法经营活动……

随后,全市范围公墓,尤其是经营性公墓所在的属地政府开展了一次殡葬领域专项整治行动,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农村公益性墓地数量逐渐增多,树葬、海葬、壁葬、花坛葬等绿色、节地、惠民的生态殡葬理念得以逐步推广。但是,受传统观念和世俗习惯的影响,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经营性公墓将继续存在并承担着逝者最后安息地的重任,数量众多的现状公墓后续整治管理仍将存在问题,青山白化、水土流失、水灾隐患等问题仍未得到有效解决。

这些问题在鄞州区五乡镇尤为严重。五乡镇共有公墓34家,涉及8个行政村,墓区总面积约3.15平方公里,共计31.5万座、约60万穴坟墓,约占全市总量的75%,鄞州区总量的97%。从数量和规模来看,五乡镇是宁波市,特别是市区附近的主要安葬集中区。

专项整治行动开展后,鄞州区政府在将公益性生态墓园建设纳入城乡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统筹确定公益性生态墓园数量规模的同时,组织对现有经营性公墓进行全面清查,划定红线,确定界址;要求严格控制经营性公墓殡葬用地,明确新增殡葬用地必须经过依法审批,逐步开发。但是,经营性公墓殡葬用地审批权限在市一级,已暂停审批7年;部分村建非经营性公墓因审批手续繁杂、难度较大、意识淡薄等原因也未得到审批。面对普遍存在的村集体经营模式和民生白事市场需求,殡葬用地未批先建、少批多建现象时有发生,职能部门和属地政府对违法用地的查处也困难重重。

因此建议关于成立宝幢生命文化产业园区,加快规范殡葬领域服务工作:

一是解决好历史遗留问题。建议对现状公墓进行调研摸底,对红线内无剩余用地的逐步关停并转,对红线内尚有剩余用地的允许其补齐相关手续后依法经营。

二是规范好后续管理制度。建立健全殡葬领域管理制度,出台可操作性强的具体实施细则,对进穴费、管理费、服务费、维修费等收费名目制定统一标准,对墓区经营活动、后期管理行为等出台相应监督制度,明确管理部门、监督主体,规范墓区经营管理行为。

三是制定好殡葬领域专项规划。抓住近期总规、土规等相关规划调整契机,结合未来10年城市人口发展需求和新时代生态环保发展需求,深入调研、提前谋划、合理布局,综合考虑殡葬领域用地指标和审批管理问题,变堵为疏,切实解决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