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市教育局关于市十六届人大三次会议
第4号建议的答复
梁伟峰代表:
您在市十六届人大三次会议提出的《关于加强职高学生职业认知教育的建议》收悉。首先,衷心感谢您对教育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对您的建议我们作了认真研究,现答复如下:
职业教育作为一种类型教育,核心指向关键能力、经济产业和创新发展,职业认知是中职学生形成正确职业观、成才观的重要基础,为此,我市各级教育、人社、经信部门和中职、技工学校紧紧围绕学生的职业认知水平提升、职场适应能力培养和职业生涯规划制定等教育培养目标,通过实施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创新创业教学、跟岗实习实训以及其他多种形式的学习工作实践,帮助学生全方位了解和把握所学专业与未来职业的发展联系并提升相关能力。围绕上述任务,主要开展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按照教育部中职教学大纲的要求,全市各校每周开设2课时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中职思政学科内容之一),模块化、系统化的实施职业生涯教育;每年组织中职技能大赛职业生涯规划赛项,助力学生形成完整职业认知,主动规划职业生涯;扎实开展赴企业等用人单位的跟岗见习、创新创业实践,组织新生在入学第一年内下沉企业跟岗见习;毕业班学生在校末一学年或学期赴企业顶岗实习,促使学生更多了解职业、企业和行业,加深对个人职业定位及发展前景的认知思考。
二是邀请当地企业家、工匠、大师、劳模和优秀毕业生代表进校园,为全校师生作职业生涯专题报告、辅导讲座,通过现身说法和鲜活事例分享,从过来人的角度提升广大学生对未来职场、从业岗位的认识了解,努力做到知己知彼、及时微调、蓄势待发。据统计,全市各校每年邀请来校的劳模工匠等精英人士保持在700人次左右。
三是市、县、校高度重视职业体验工作、共同推进职业体验基地创建、持续开展学生职业体验及模拟场景活动。今年初过市教育局发文公布11所学校为第一批职业体验基地创建优秀单位、21个本年度中职优秀职业体验项目,通过制定工作机制、明确工作途径,引导各校不断提升职业体验工作的质量和水平,为学生创设优质高校的职业体验条件。
四是拓宽职业体验社会受众面,扩大职业教育在广大市民中的影响度、认可度。配合全市职业教育宣传月,开展项目丰富、形式多样的全民职业体验活动。今年计划开展为期一个月(5月20日至6月20日)、面向全市中小学生及其家长的校园沉浸式职业体验,全市30余所学校将提供约120个体验项目、逾1.2万个体验工位,以实际行动营造"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健康氛围、时代风尚。
市人社部门聚焦技工院校办学特色和办学成果,规范和要求全市技工院校为毕业年度段的学生开足开好职业指导课;邀请技工学校的优秀毕业生代表、劳模代表等来校开展专题讲座;定期组织学生下厂实习;运用新媒体多种平台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宣传优秀毕业生事迹、典型案例以增强广大技工学子的岗位认知。
市经信部门已与西北工业大学宁波研究院开展"宁波市高校学生设置与产业发展适配性研究",在此基础上将提供符合大学学科设置规划的意见,该成果可同时为中职学校的学科设置看提供参考;与市委宣传部、市教育局合作成立了智能智造、文创创意等10个职业教育行业指导委员,强化行业对中职人才培养标准、专业设置和专业课程建设指导;根据企事业需求及产业发展要求,支持制造业企事业积极与中职学校开展人才培育、基地建设等,支持行业龙头企事业与职业院校联合办办学。
诚如您在建议中所指出的,由于主观认识、客观条件、校企合作层次、公众接受程度等诸多因素的掣肘,我市中职学校学生职业认知能力、职业生涯教育教学、职业生涯师资水平以及顶岗实习过程管理等方面工作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诸多不足和缺失,表现在职业生涯课堂教学成效不大、学生对未来个人职业发展总体定位不清晰、职业生涯课程教师教学能力水平参差不齐、学校企业双导师管理机制不够健全、对学生顶岗实习期间的考核评价方式亟待优化等,个别学校重课堂课本教学、轻企业实习锻炼的思想行为也都一定程度地存在着。
下一步,我们将从以下几方面加以完善和优化。
一是切实提高中职学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质量,各级行政、业务部门将进一步加强对所属学校职业生涯课程教育教学的质量控制与检查,开展职业生涯优质课、示范课、公开课评选,加强学科教研、重视师资培养、丰富教学内容、拓展教学场景。
二是加强实习实训全过程管理,完善学校和企业双导师制,明确落实导师具体职责,将对学生的成绩考核与对导师的业绩评价作一定捆绑,奖优罚劣、查漏补缺,及时、有效地解决新出现的困难和问题;重视仪式感教育,鼓励各校举行学生进企业实习拜师仪式、完成实习谢师仪式等。
三是创新企业家、工匠、大师、劳模和优秀毕业生代表进校园工作模式,发挥社会技能人才在职业教育中的示范作用,提高大师工作室建设层次、加强大师工作室辐射作用,组建大师工作室建设发展交流沙龙。同时打通校(院)企间师资人才双向融通渠道,教师可以进企业实践锻炼,职校也可以引进企业的技术技能大师、能工巧匠做兼职教师,探索一条全面提高宁波中职学生职业素养职业能力、培育新型能工巧匠的宁波之路。
四是完善产教融合培养模式。立足我市校(院)企合作、产教融合的企业视角,探索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建立产教融合引导机制、遴选"教育型"企业,切实引导企业深度参与,探索学校与行业、企业负责的双主体教育培养模式,完善产业与专业一体化合作共建机制,将学生的被动就业转化为主动职业发展。
五是继续提高职业体验活动层次和水平,发挥教育高地的社会引领作用,广泛宣传"技能成才 强国有我"职业教育定位,营造重技能重实业的时代新风。各地、校持续优化职业体验项目设计,改善职业体验条件,提高广大市民沉浸式职业体验舒适度、好感度和性价比。
再次感谢您对教育工作的关心与支持!
宁波市教育局
2023年5月11日
(联系人:景翠兰,电话:13777076600)
抄送:市政府办公厅,市人大代表人事选举工委,市人力社保局,市经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