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解决“养老护工荒”问题的建议


领衔代表:柯武恩

附议代表:


养老护工是直接为失能老人提供生活护理的一线服务员。随着我市人口老龄化日趋严峻,失智、失能、高龄等护理型老人不断增多,养老护工短缺的问题日益突出。目前,我市养老行业普遍存在护工难留、护工难招的“养老护工荒”问题。希望市政府及有关部门拿出切实可行的办法,尽快予以解决。

一、出现“养老护工荒”的主要原因

一是养老护工的来源渠道不畅。我市的养老护工主要来自外省务工人员,主要靠各养老机构各显神通四处招人,没有正常稳定的来源渠道。二是社会地位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社会上许多人认为养老护工是侍候人的职业,工作不体面,因此很少有人愿意从事养老护工职业。三是工资待遇低。我市公益性和非营利性养老机构的护工年平均工资为70000元左右,远低于2020年宁波市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111286元),也远不如家庭保姆和医院护工的收入高。四是劳动强度大、工作时间长。现在养老机构的一名护工要同时负责4-5名老人的“吃喝拉撒”,不仅要为老人喂饭、洗澡、擦身,还要24小时看护卧床老人,甚至清理大小便。同时,还要帮助老人康复训练和心理疏导,工作又脏又累,劳动强度很大。

二、解决“养老护工荒”的几点建议

1、要拓宽养老护工来源渠道。建议由市政府有关部门牵头,整合各方面资源,成立养老服务务工人员输送基地,负责养老人才及护工人员的招聘、引进、培训和输送。加强与外省人力资源部门的沟通联系,尤其是宁波对口帮扶地区的联系,打通养老护工来源渠道,并出台与我市一线环卫工人相应的优惠政策,吸引更多的外省务工人员来宁波养老行业就业。

2、适当提高养老护工岗位补贴标准。光靠养老机构提高护工的工资难度很大,因为这将增加老年人的经济负担,尤其是一些退休年金不高的老年人会出现经济困难。因此,考虑到养老护工的职业特殊,工作“脏苦累”,工资偏低,大多数人不愿做,目前养老护工短缺,招工困难等实际情况,希望市政府及有关部门调整政策,在原有的基础上,再适当提高养老护工岗位补贴标准,以增加养老护工的经济收入。

3、提高养老护工的社会福利待遇。建议市政府及有关部门出台政策,给予养老护工享受与一线环卫工人同样的社会保障,如建立养老护工住房保障长效机制,为养老护工提供公租房保障或专用宿舍等,以解决养老护工的住房困难。 同时,要积极营造尊重养老护工的社会氛围。政府及有关部门要像当年重视宣传环卫工人一样,关心爱护养老护工,新闻媒体要多宣传报道他们“爱老、敬老、护老”的慈孝情怀,积极营造尊重、理解养老护工的社会氛围,提高其社会地位。

4、推进智能养老设施建设,减轻养老护工的劳动强度。劳动强度大也是导致许多人不愿从事养老护工职业的重要原因之一。在实际养老护理中,女护工经常要为体重在150斤以上,甚至更重的卧床老人,翻身、移位、洗澡、擦身等,这么重的体力活,对一名女护工来说确实太辛苦。当前智能养老产业发展迅速,建议市政府加大资金投入,根据养老护理的实际需要,有计划地为各养老机构、养老服务中心配置各种智能、实用、可行的养老护理设施,如多功能护理床、移位设备、移动沐浴推车、卧床大小便护理仪等,以提高护理效率和服务质量,减轻养老护工的劳动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