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修缮蛟山公园“乾坤亭”的建议
领衔代表:贺玉民
附议代表:
主办单位:北仑区政府
北仑区戚家山街道(原小港街道)的蛟山公园,是当年宁波帮代表的家属李氏老宅的故地。蛟山公园内矗立着两座相连的别具一格的亭子,前立一方大理石碑,碑上刻着由开国上将张爱萍的手书“乾坤亭”三字,这是1996年李家后人为缅怀先祖而建的纪念亭。经过25年的风吹雨打,这个亭子和石碑现已经破旧不堪,有些已经破损。建议由北仑区政府在征求李家后人同意后,在原来的基础上进行修缮。理由如下:
小港李家是“宁波帮”望族中杰出的代表,在诸多家族中发迹最早、财力最雄厚、影响最大、传世时间最长的家族之一。有着"近代中国实业缩影”的美誉。自清道光年间起家,该家族至今已有190多年的历史,跨越7代。早在上海开埠前的1820年前后,15岁的李也亭从小港到上海学生意。经过20余年的拼博与苦心经营,李氏建立起包括航运(沙船业)、钱庄业在内的庞大家业。李也亭的成功奠定了小港李家在上海的基础。进入20世纪前后,小港李家在上海的事业如日中天。李家第三代更是人才辈出,强手如林,其中又以曾任上海总商会会长的李云书、旅沪宁波同乡会会长的李征五及参加辛亥革命的李薇庄三兄弟最具风采。他们除经营祖传家业外,还广泛投资新兴事业,如垦殖、轮船、银行、保险、丝织等,使李家成为名震沪上的工商大家族,在工商界叱咤风云。在李家第三代中,李善祥(1880-1954)受抗日救亡运动影响,其子女大多投奔共产党。次女李又兰成为新四军战将张爱萍的夫人。至今 “名”字辈李氏除居住在大陆各地外,家族成员遍布世界各地,他们凭借着自身的优势与先人的创业精神,又创造出颇为世人瞩目的成就,俊才辈出。由此谱写了百年家族的新篇章。从中不仅走出了一批商界领袖、实业巨子,更涌现出了一大批各个专业领域的成功人士。不仅有闻名沪上商界的“李家阿大”李云书、李征五,有民族危亡时刻投入救国抗日烽火的革命志士,也有著名的舞台设计师、建筑师、核物理专家、神经外科专家、钢琴家、画家等等。目前,李氏家族已经繁衍到第八代,除居住在祖国各地外,有近三分之一的人生活在海外。
1996年4月,李家后人为缅怀先祖,由海内外小港李氏后人共同倡议,经李家名觉、名信、名仪、维雄、李玫、张小艾等从事美术、建筑事业的堂、表兄妹一道参与设计,一座名为“乾坤亭”的纪念性建筑,落成于原小港街道的蛟山公园。北仑区政府在公园内还建“养正亭”,立有“李母张太夫人墓表”和“荣禄大夫李梅堂墓志铭”,亭内还有国学大师俞樾、王国维有关李家历史的诗文石刻。位于北仑区戚家山街道的李氏家族纪念馆于2012年落成,总投资187万元,建筑面积600平方米,通过运用文字、摄影、绘画、浮雕、铜像、视频、虚拟场景等表现手法,集中展示了该家族波澜壮阔的百年传奇,再现了发家第一人李也亭在上海滩白手起家以来,一代又一代的李家杰出人物爱国爱乡、科学民主、开拓创新的故事。
李氏家族是“宁波帮”人士历尽坎坷、艰辛创业的优秀代表,是“宁波帮”中的一棵“长青树”。不仅是北仑人民的骄傲,也是宁波人民的光荣。李氏家族经久不衰、生生不息的根本,在于开放创新的精神、唯才是用的理念、教育为基的思想和爱国爱乡的情怀。李氏家族近200年、跨越七代的奋斗史,不仅成功演绎了从普通人家到江南望族的商业传奇,展现了李氏族人从工商业到文化艺术、科技、教育、医学等领域所取得的专业成就,更谱写了从革命时期实业救国到改革开放时期反哺家乡的爱国爱乡情怀。李氏家族所创造的成就,所体现的优秀文化传统,所传承的人文关怀精神,难能可贵,弥足珍贵。因此,李氏家族也是宁波精神的生动体现。不仅能让更多的人分享李氏家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商业经济成就、人文关怀精神,而且对于深入研究宁波帮这一深厚历史文化遗产,进一步拓展宁波的内涵,弘扬宁波的精神,力求实现新的突破,取得新的成果,具有积极意义。必将成为具体感人的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教材,进一步动员和教育广大宁波市民弘扬宁波帮精神。
修缮“乾坤亭”,不仅是为了表达家乡人民对李氏家族的崇敬之情,更重要的是让更多的人分享李氏家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商业经济成就、人文关怀精神,而且对于深入研究“宁波帮”文化遗产,进一步拓展宁波帮的文化内涵,弘扬宁波的精神有着很大的推动作用。通过修缮“乾坤亭”,激励全市人民大力弘扬和传承李氏家族在历经艰辛、风雨坎坷的创业过程中所形成的独特精神品格。“乾坤亭”可以成为宁波帮精神核心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成为李氏族人缅怀祖辈的共同精神家园,成为宁波联系海内外广大宁波帮人士的重要情感纽带。因此建议通过修缮“乾坤亭”,把李氏家族的成长历史、创业文化、爱国情怀等作一个完整的展示,并通过文艺的形式进行深入的宣传,凝聚更多李家后人关注家乡发展,也为海内外研究“宁波帮”历史和现状的专家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同时,建议以现有的乾坤亭、养正亭为基础,优化蛟山公园的景点布局,进一步突出宁波的宁波帮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