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别标记:A

甬自然资规函〔2022〕23号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对市十六届人大一次会议大会期间第6号建议的答复

张杰代表:

您在市十六届人大一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规划建设宁波西枢纽-余姚市域(郊)铁路的建议》(第6号建议)已收悉。经我局研究,并综合市发改委、市铁路和西枢纽建设中心的协办意见,现将有关意见答复如下:

去年您在人大十五届六次会议大会期间提出的《关于规划余姚-宁波西(宁波机场)-象山市域铁路的建议》,我局在主办答复中向您简单介绍了新一轮《宁波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在编)当时初步成果有关内容,规划拟新建3条穿越中心城区的市域快线(市域铁路)来满足中心城区与北部副城、南部副城的快速交通需求,其中10号线(宁慈市域铁路)覆盖慈溪和前湾新区、11号线(宁余市域铁路、梅山支线)覆盖余姚和梅山区域、12号线(宁象市域铁路)覆盖象山区域。11号线与12号线互联互通,串联机场、铁路西站,满足余姚-宁波中心城区-象山片区的快速交通需求。

一年来,随着我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的稳步推进,《宁波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2020-2035)》(下称《线网规划》)也在同步深化完善中。《线网规划》坚持全市"一盘棋"的原则,紧密结合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我省"四大建设"和"交通强省"、我市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先行市以及开创现代化滨海大都市等时代要求,进一步明确了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实现四网融合发展,支持全域都市化、市域一体化,强化支撑"四梁八柱"重要板块等轨道交通发展目标;进一步将构建内联外通、全域一体的快速交通体系,统筹规划不同层级轨道交通之间的关系作为本轮规划重点。

余姚作为三江平原和三北平原联动的北翼城镇集聚发展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诚如您所说,加快规划建设11号线(宁余线),是余姚融入宁波的有效途径。根据《线网规划》阶段性成果方案,11号线(宁余线)北从中意宁波生态园出发,在三江片区可联系两个方向,南向经慈城至宁波西枢纽,东向经高桥片区、江北片区、CAZ中部东西轴,至梅山区域。《规划》拟将10号线(宁慈线)、11号线(宁余线)、12号线(宁象线)互联互通,旨在加强余慈之间、余慈与三江片区、与宁波西枢纽等重要交通枢纽之间快速联系,实现市域1小时交通圈;旨在实现主副中心对联,支撑北部都市区一体化发展;旨在促进沿线高铁枢纽客流吸引,串联沿线城镇组团,提升宁波机场聚客能力。同时,《线网规划》考虑,余慈片区以10号线、11号线等市域(郊)铁路网为依托,以服务沿湾发展轴、中部横向发展轴、余姚江发展轴等三条东西向城市发展轴及余慈片区南北发展主轴为需要,在片区内拟构建3条余慈骨干线+3条余慈辅助线,形成多层次一体化轨道网络,更好地支撑余慈地区发展。

7月5日,我局组织召开的涉轨道交通规划提案议案集体面商会上,您强调要提前谋划宁余线线站位、控制预留相应用地。这块工作我局十分重视。一直以来,以每版线网规划为指导,我局会同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对每一条轨道交通线的线站位开展详细方案,划定轨道控制线,做好规划控制预留。

另外,市发改委在协办意见中明确,新建宁波至余姚市域(郊)轨道交通的规划将在下一轮轨道交通建设规划或城际铁路建设规划中予以研究考虑;市铁路和西枢纽建设中心在协办意见中提到,考虑到余慈地区航空客源较多、但近一半被杭州机场吸引的实际情况,以高标准市域线来保障余慈地区1小时可达机场很有必要,建议近期建设10号线(宁慈线)主线及支线,使西枢纽能够直达余慈、前湾地区,适时加快11号线(宁余线)、12号线(宁象线)建设,通过贯通运行缩短西枢纽至余慈地区联系时间。

下阶段我局将进一步结合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的编制,继续完善轨道线网规划,会同有关部门开展线网方案论证,继续深化优化余姚与三江片区、宁波西枢纽间的市域(郊)线网布局和衔接方案,履行法定审批程序后纳入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并积极落实保障相应土地资源等工作。

最后,衷心感谢您对我市自然资源和规划管理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希望您在今后继续多提宝贵意见!

宁波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2022年7月14日

(联系人:王 钰 ;联系电话:89289918)

抄送:市人大代表选举工委,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市铁路建设办公室,市发改委。

宁波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办公室 2022年7月14日印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