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重点打造宁波市集成电路产业制造基地的建议


数字经济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内容,是世界经济的未来,也是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改变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变量。集成电路作为数字经济产业的核心,是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石,是提升数字经济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近几年,随着我国信息通讯、消费电子、计算机等产业繁荣发展,国内集成电路市场规模呈现出持续扩张的态势。未来,随着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5G通信等产业的快速发展,集成电路的产业规模将进一步发展壮大。

我市大力发展集成电路产业的必要性

当前正是宁波从“制造大市”向“智造创新之都”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大力发展集成电路产业对于浙江省深入实施数字经济创新体质“一号发展工程”和宁波超常规高质量打造“万亿级”数字经济产业具有重大意义。

集成电路产业方面。目前,我集成电路产业以特色工艺集成电路芯片制造和材料为核心,构建了“一链四区”产业布局,已经形成了集成电路基础材料、设备、设计、制造、封装测试、行业应用的全产业链。2023年全市集成电路及相关产业规模约600亿元。在产业链方面,我市在特色工艺集成电路制造和集成电路材料领域具有一定产业优势,在集成电路先进制造、设计、关键设备等领域需要进一步补链强链在企业规模方面,我市在集成电路产业主要是以“专精特新”型企业为主,缺少龙头链主型企业,需要进一步招大引强;在企业构成方面,我市集成电路电路产业以民营和私营企业为主,缺少国企和央企投资企业,需进一步寻找央地合作的机会,打造一批央地合作示范项目。

集成电路应用方面我市在集成电路终端应用方面产业基础雄厚,特别是新能源汽车和智能家电产业,已聚集了吉利、均胜、拓普、奥克斯、公牛、方太等一大批终端应用企业。而目前我市的集成电路产业在车级芯片、微控制单元、汽车传感器、驱动芯片、功率模块、车级电子元器件、光芯片等存在明显的设计和制造短板。我市需借助强大应用终端的市场优势,进一步发展集成电路产业融合和联动项目,提高集成电路应用端的配套供应能力。

二、相关建议

目前我国集成电路产业正处于自主可控和国产替代的“窗口期”,我市应抢抓战略机遇期,抢占集成电路发展的制高点,完善布局集成电路产业,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精准发力,重点打造我市集成电路产业制造基地。

围绕“一链四区”产业规划,重点发展集成电路制造基地。我市应进一步完成集成电路产业规划,加强资源要素和财政体系倾斜。对落户我市的重大集成电路制造项目,开辟绿色通道,落实财政资金、产业基金、土地、能耗、排放指标、设施配套等,依法依规加快审批落地。

加快培育第三代半导体等未来产业,构建第三代半导体产业聚集区。打造第三代半导体公共研发试验线,精准招引第三代半导体相关项目,加速构建以第三代半导体为核心的“材料、装备—设计—制造—封装测试—应用”产业链,集聚第三代半导体产业人才,助推全市乃至浙江第三代半导体产业跨越发展。

引进国内外领先的集成电路产业龙头企业,完善集成电路产业链。以重点产业基地为依托,加大招商力度,举全市之力引进国内外领先集成电路制造企业和设计企业,重点关注先进制程芯片设计制造、12寸功率芯片制造、车级MCU芯片设计、存储芯片设计等领域,利用龙头效应,以点带面促进宁波市集成电路产业链升级。

抓紧出台新一轮发展集成电路产业的相关政策,加速企业发展。一方面针对集成电路重大制造项目,出台针对性产业政策,助力企业快速发展;一方面针对集成电路产业前沿引领技术和重大技术突破给予一定政策扶持。

引育集成电路的相关优秀人才,支持创新创业团队,培育前沿科技项目。一是政府主导,与长三角地区周边的高校建立合作机制,通过定向培养形式引入相关人才;二是政府引领针对集成电路产业人才项目,利用“甬江人才”、“海外引才”等对集成电路产业创新创业团队给予一定支持;三是政策支持,支持企业联合高校共同培养“高精尖缺”专业技术人才,针对集成电路和软件企业引进的拥有关键核心技术的高层次人才,按规定申报职称“直通车”评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