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建构特殊儿童早期干预系统

推进宁波健康城市建设的建议

领衔代表:陈芳

附议代表:

儿童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希望,儿童的健康成长影响着每一户家庭的幸福和谐。相关数据显示,随着人们对围产期的重视、产前筛查预防工作的加强以及医学水平的提高,类似无脑儿等先天性畸形儿童的出生率有所下降,但受各种因素的影响,自闭症等其他类型特殊儿童人数却呈明显上升趋势,给家庭带来了无法言说的痛苦,也给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本人认为:

1.特殊儿童干预应尽早进行。多项研究表明,0-3岁是一个人大脑发育最快的阶段,也是最容易被干预的阶段。成人的大脑损伤可能是永久性的,而儿童可以通过对大脑其他区域的刺激帮助修复受损伤的区域。也就是说,0-3岁阶段早期发现、筛查、干预,将有效改善儿童的症状,进而影响他们一生的生存和生活质量。

2.特殊儿童干预应系统性进行。目前,相关部门针对"出生缺陷"有"三级干预"措施,通过深入开展婚孕前保健服务、产前筛查和产后诊断工作、新生儿疾病筛查等途径有效进行了出生缺陷的干预,取得了一定效果,但干预对象更多关注于一些严重先天性畸形的儿童。因缺乏整体系统性支持,使得干预显得乏力而缺乏持续性。

3.特殊儿童干预有利于宁波健康城市的建设。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儿童健康生活,是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之一,我们应牢牢抓住这个关键问题,通过有效改善与有力保障,充分关注到每一位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心,让更多的人有更实在的获得感、安全感、幸福感,推动宁波"健康城市"建设和"名城名都"建设。

因此建议:建立特殊儿童早期干预系统,推进宁波健康城市建设。具体措施如下:

1.加强对家长早期干预知识的宣传,提升健康素养

家庭是3岁前儿童生活的主要场所,其特殊行为也往往在此过程中被发现,而家长是儿童健康成长的第一责任人。应对家长进行儿童早期干预知识的宣传,帮助家长充分认识早期干预的重要性与必要性,摒弃思想上的陋习;帮助家长充分了解儿童成长中的"发育警报",为儿童接受早期干预抢得先机;为特殊儿童家庭提供各类咨询,帮助家庭获得与特殊儿童更好相处的技能与信息。

2.丰富特殊儿童早期干预的内容,优化健康服务

在现有"三级预防与干预"的基础上,拓展筛查内容,丰富筛查途径与方式,明确不同症状的干预时间与具体措施。干预对象不仅应包括"出生缺陷"的儿童,也应包括发育迟缓及有其他问题的儿童。干预行为可包括行为干预、物理干预、发育干预、语言言语干预、听力干预、营养支持干预、视觉视力干预、心理干预等多项活动。将更多有特殊需求的儿童纳入到本系统中来,使更多家庭受益。

3.形成特殊儿童早期干预支持体系,完善健康保障

首先,提供人员支持。形成由社区义工(或工作人员)、专兼职医护人员、早期教育工作者组成的特殊儿童早期干预团队。由社区义工(或工作人员)负责寻找相应的儿童,并在整个过程中承担联络员的角色,联系并协调家庭所需要的各种机构与人员;由专兼职医护人员组建专业团队,以一个儿童一组团队的方式负责对儿童进行情况评估,制订儿童干预与家庭服务计划,开展系统化的干预;由早期教育工作者提供相应的教育环境,协助医生稳定干预的效果。

其次,提供制度支持。制定并出台相关政策,明确家庭中有特殊问题的儿童必须接受早期诊断与干预,使儿童尽早获得帮助。

第三,提供经费支持。前期筛查与诊断经费由政府全额承担,尽可能让每一个儿童都得到诊断;具体干预过程中,对生活困难的家庭免除所有费用、对其他家庭可将干预费用纳入医保重大疾病报销范畴,减少家庭的经济负担。

4.营造特殊儿童早期干预氛围,打造健康环境

多途径开展早期儿童干预的宣传工作,在宣传过程中避免使用一些敏感的或带有歧视性(如"残疾儿童"、"患儿"、"畸形"等)的词汇,对于特殊儿童及其家庭给予更多的包容与接纳,以人道主义关怀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5.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特殊儿童早期干预工作,发展健康产业

为更充分地利用社会资源,可以鼓励有条件的社会机构参与到对特殊儿童早期干预工作中来,通过补助的方式对工作确有成效的机构进行奖励,并可鼓励社会机构自己摸索各种行之有效的干预办法,将之作为相关政府部门早期干预工作的有力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