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建设宁波会展生态走廊的建议


领衔代表:杨杰

附议代表:


裘市长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强化规划建设统筹,今年要开工建设国际会议中心,推进国际展览中心前期工作。经宁波市委、市政府同意,宁波市重大片区重大项目推进领导小组办公室于去年10月印发了《宁波国际会议中心力争在2021年底基本建成的工作方案》;宁波国际会展中心项目指挥部已经制定了《新展览中心项目工作推进计划》。326日, 宁波国际会议中心项目誓师大会在东钱湖举行,同时也宣告会议中心项目已进入实质性建设阶段。

会展业是注意力经济、平台经济、格局经济、聚合经济和流量经济,举办会展业,对提升城市战略格局、城市能级、城市软实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位于上海虹桥的国家会展中心,以进博会为标志开启了中国会展的新时代。位于维多利亚港湾的香港会展中心,见证了风雨沧桑的百年香港回顾的庄严时刻。进入新时代以来,我国高度重视会展业在国际合作交流中的重要作用,通过举办会展活动拓展影响力、扩大朋友圈、提升话语权。迄今为止,我国已初步形成以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为塔尖,广交会(货物贸易)、京交会(服务贸易)、上交会(技术贸易)为塔身,东盟、南亚、亚欧、中阿、中蒙、中俄、东北亚和中东欧等八大区域性国际会展项目为塔底的国家级、国际化、机制性会展项目体系。会展业已成为我国新时代主场外交活动的重要载体。

宁波在东钱湖、云龙区块将建设新展览中心、国际会议中心及综合配套区,形成“两中心一配套区”格局。从影像图来看,“两中心一配套区”和云龙核心镇区、东钱湖核心区犹如一架从东钱湖飞往东部新城市政府方向的飞机,新会展中心是机头,会议中心是机尾,配套区是机身,云龙核心镇区和东钱湖核心区分别是左右机翼。因此,建设和管理、运营并重,以“两中心一配套区”为会展产城生态走廊,高质量推进东钱湖、云龙区块建设,势在必行。结合以上思考,现就加快宁波会展生态走廊建设,推出以下建议:

(一)功能和形态并重,确保会展生态走廊建设工程的科

大连是夏季达沃斯论坛的举办地,青岛2018办过上海合作组织峰会,厦门2018办过金砖峰会,深圳大型会议不胜枚举,五个计划单列市犹如挂在脖子上的一条项链,宁波居中犹如项链上的吊坠,要按照承接“元首峰会”的要求确定国际会议中心的功能。纵观国内外大型会展活动的需求和宁波的战略定位,要按照承接20万平方米国际大展的要求确定新展览中心的功能

会展中心理应成为城市的名片和地标,如何契合“开放、港口、滨海、拥江、揽湖、四明三佛地”等宁波的这些自然禀赋,设计出识别度高、特色鲜明、比较优势突出的形态,是会展生态走廊建设的首要课题。

会展经济是以会议和展览为中心以关联经济为支撑的经济业态,会议和展览是难舍难分的“孪生兄弟”。因此,会议中心与新展览中心的连接显得尤为重要G20杭州峰会的工商峰会在杭州会议中心首脑峰会在博览中心宁波国际会议中心和新展览中心之间有山水等生态资源二者的连接通道应该打造为迎宾大道生态长廊智慧交通示范线

1.加强会展生态走廊建设的研究工作。要组织专业人员系统研究该走廊的区域、功能、环境等多方因素,从区域规划、空间布局、可持续发展、建筑特点、室内设计等多方面,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地把握,科学测算,为生态走廊建设提供智力支撑。特别是在两中心的体量问题上,要深入调研,结合自身的区位、资源条件、当地会展市场需求及未来发展的规律来测算,既要适度超前又要避免越大越好的导向。

2.设计形态要服从会展生态走廊功能的需求。目前会展行业已经进入了大会展格局,打通会展产业链上下游产业,深入挖掘会展+N的无限可能,寻找跨产业发展的融合点。未来的会展场馆不仅仅是专业做展览、会议,还应该可以做赛事、走秀、演出,还有发布会、路演、节庆、市集、特展等。杭州新博览中心营收构成北京雁栖湖会议中心多元化。要考虑以上活动场馆的专业性的新需求,要考虑各个功能需求如何配比,最大化突出会展核心功能的前提下发挥协同效应。

(二)建设和运管并重,确保会展生态走廊功能效益的最大化

“备席容易请客难”!全国地级以上城市很多都提出来发展会展业的战略,区域中心城市、交通节点城市纷纷出台会展招引政策,大家争相三顾茅庐、比拼政策和服务去拉可流动大展,特别是新造的会展场馆更是使出浑身解数去拉展。按照2019中国贸促会发布的《中国展览经济发展报告2018》中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展览场馆室内可租用总面积约为983万平方米,发展规模和速度已超过许多展览大国,但是场馆的利用率普遍偏低。一般而言,展馆利用率达到50%-60%才可能发挥出较好的市场效益。但是,我国多达一半以上的展馆利用率低于10%,仅为顶级展馆利用水平的1/6,仅有14%的展馆能达到30%以上的利用率。在中国,建设会展场馆已非难事,经营展馆并提高利用率是我们更应该关注的难题。对会展生态走廊来讲,建设犹如栽树,运营、管理则是为树施肥、浇水、阳光普照。建设可以依靠政府的力量,运营、管理则要发挥市场的效能和专业的团队。会展生态走廊建成后的良性发展,离不开专业的运管工作。

1.要做好顶层设计,创新运营模式。会展场馆的运营要依托专业的人才和丰富的会展资源,目前通行的有国建国营模式,如广交会场馆;民建民营模式,如成都世纪城新国际会展中心;外商参股外方经营模式,如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要结合宁波的实际情况和发展需要创新两中心的运营、管理模式。

2.运营、管理要超前布局谋划,奠定发展的坚实基础。会展生态走廊特别是两中心的建设运营需要有统筹考虑在规划建设的同时要立即谋划并启动未来的运营和管理工作,让运营、管理团队从建设初期就参与进来,为后期两中心的经营、管理奠定坚实基础。如201911月刚刚试运营的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在立项之初就开始运营、管理的系统工作,三年建设期内运营、管理团队马不停蹄南征北战招引会展项目,2年前就确定了开门的第一个会展项目,开业当年的展会排期就到了11月份,可见运营团队前期已经做了大量的前期对接推进工作如国家会展中心(天津)在建设初期,运营管理团队已积极谋划、推进系列招引工作确定了防务系列展的方向,开门首展即为首展防务车辆装备展如在建的成都淮州新城国际会展中心将成为成都国际航空文化节永久举办地。

(三)产城生态统筹谋划,确保会展生态走廊成为宁波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会展生态走廊即“两中心一配套区”共约532公顷土地,区区5.32平方公里要建成高产田,以会展经济为引擎的生产以生态为特色的生活,以滨湖靠山水系为要素的生态,可以成为会展生态走廊的显著特征;宜居宜业宜游的城市客厅”应该成为会展生态走廊的标签。

1.要统筹谋划以会展为核心的第一圈层产业按照时间长短分,大会展包括四种业态,即4天的临时展、365天的常年展365×24小时的网上展览365×24小时×40年产权的楼宇经济,临时展、常年展、网上展览、楼宇经济是大会展的“四世同堂”。上海国家会展中心旁兰生常年展、义乌小商品城、鄞州和荣大厦例子。未来中心为核心形成的庞大产业链规模,为整个片区带来大量的会展输入和资源输入,形成以场馆为产业驱动和重要支撑的创新型会展产业生态圈。

2.要统筹谋划以会展为引擎的第二圈层产业。美国专家讲会展的举办犹如在天空撒美元拉斯维加斯汽配展例子会展可以带来参展企业的合同与意向成交可以拉动吃住行游购娱等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可以激活广告业、装潢业、文创产业的爆发。一座城市砸巨资建设规模巨大的会展中心,并不是仅仅看中展览业的赚钱能力,而是会展业独有的产业带动能力和提升城市影响力。据麦肯锡研究,迪拜和伦敦均通过将会展中心与产业和城市的升级结合起来,获得更大的城市收益,从而引发世界各地城市效仿迪拜将国际机场和CBD 的迪拜世贸中心打造成为中东最大的综合性会展场馆,支撑迪拜发展成为中东经济和金融枢纽。要以会展生态走廊的建设为契机,推动会展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做好会展产业链生态集聚区的文章。杭州国际博览中心G20体验馆从2016925日开馆至今,已接待游客超过400万人次,门票收入上亿元。实现会展业与旅游、文创、体育、商业等多元业态联动发力的态势,是未来场馆运营的趋势和方向。新会展场馆紧邻东钱湖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便利共享东部新城、南部商务区的良好配套。会奖旅游是方兴未艾的黄金业态,东钱湖城、湖、山、海、溪、谷、林、田、村、寺等十大旅游要素资源集聚,利用这些自然资源,有利于打造会展旅游休闲走廊。

3.要统筹谋划以会展为特色的第三圈层产业。香港因会展中心而进一步提升了湾仔区品质上海因国家会展中心而把虹桥打造为了世界级商圈南昌因绿地博览中心而拉动了以商务、商业、居住、会展会议、风情小镇、文化旅游、行政服务七位一体的国际化生活新城,以绿地集团全球化战略布局和国际化视野,为南昌城市生活带来真正全方位国际化平台和国际生活示范标准。伦敦则通过Excel国际会展中心、金丝雀码头CBD、梯队酒店集群、萨利码头购物中心、东伦敦活力国际社区共同构成了集会展、办公、生活、商业等要素于一体的业态组合即在会展+产业的基础上,实现会展+城市

按照城乡规划学家吴志强院士通过人工智能推演论证的说法:“新一代会展模式对环境品质的高要求,契合东钱湖地区未来‘智力中枢’的定位。”会展生态走廊的建设,必将成为宁波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